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创新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小说

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小说

昆吾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穿越重生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是作者““昆吾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叶轩魏忠贤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边总督,负责陕西赈灾工作;第三,从江南等地调粮,以解陕西缺粮之急。”“这其中以第一步为最重要,这些民变之人,大多都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反的,但凡有一点吃的,百姓都不会造反的,这一道圣旨恩威并济让他们心生惧怕,随后的开仓赈粮、调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让民变们放弃抵抗。”“不可!”郭允厚刚说完,武将中就有一人出班怒喝,......

主角:叶轩魏忠贤   更新:2024-07-29 04:20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昆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穿越重生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是作者““昆吾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叶轩魏忠贤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边总督,负责陕西赈灾工作;第三,从江南等地调粮,以解陕西缺粮之急。”“这其中以第一步为最重要,这些民变之人,大多都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反的,但凡有一点吃的,百姓都不会造反的,这一道圣旨恩威并济让他们心生惧怕,随后的开仓赈粮、调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让民变们放弃抵抗。”“不可!”郭允厚刚说完,武将中就有一人出班怒喝,......

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小说》精彩片段


众大臣大部分都是沉默不语,仿佛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,这个时候的陕西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,少粮少钱还有十数处民变,以及腐烂的地方官吏。

做的好是应该的,做不好搞不好要丢脑袋的。

哪些大臣在思索,哪些大臣麻木不仁,哪些大臣幸灾乐祸,九层平台之上的崇祯尽收眼底。

眼中杀机一闪而过,等白杆兵进京之时,他要将这朝堂上的大部分朝朝臣杀一批、关一批、换一批。

“陛下!”

过了好一会儿,户部尚书郭允厚出班:“臣以为可以分三步走,第一步,请陛下下一道圣旨,大致内容是劝降民变的难民,只要他们放弃武器,朝廷可以既往不咎,如若冥顽不灵那就调大军围剿,杀无赦;

第二,朝廷派出一位钦差大臣,出任三边总督,负责陕西赈灾工作;

第三,从江南等地调粮,以解陕西缺粮之急。”

“这其中以第一步为最重要,这些民变之人,大多都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反的,但凡有一点吃的,百姓都不会造反的,

这一道圣旨恩威并济让他们心生惧怕,随后的开仓赈粮、调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让民变们放弃抵抗。”

“不可!”

郭允厚刚说完,武将中就有一人出班怒喝,崇祯扫视了一眼,发现是成国公朱纯臣后,眼中杀意一闪而过。

第一代成国公朱能,靖难第二功臣,朱棣亲封,病逝南疆,第二代成国公朱勇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保护朱祁镇而战死,第三代成国公朱仪参与北京保卫战,历经4朝,被追赠为太师……

成国公一脉传承至朱纯臣这里,已经是十二代了,前十一代都对大明忠心耿耿,尽忠报国,死而后已。

而这第十二位成国公在李自成围北京城时,朱由检让他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,结果这货竟然打开了朝阳门。

可以说,北京城破,这位成国公要负主要责任。

“陛下,臣以为,郭大人此举不妥。”

“陕西大旱,数百万百姓没有吃的,即便能开仓,又能有多少粮?谁又能确定大旱明年会不会缓解?

其次,从江南调粮,至少得两个月的时间,时间上来不及。”

崇祯淡淡道:“成国公,那你以为如何?”

“杀!”

“将参与民变的难民全部杀光,甚至连他们的亲属都给杀了,杀到所有百姓不敢再造反为止。”

朱纯臣给出一个理由,满朝文武皆惊,看向朱纯臣的眼神跟看疯子一样。

“成国公,你说的倒是简单,你有没有考虑过,此举会激起更大的民变呢?到时候朝廷又该如何处置。”

“那又如何?”

成国公冷笑:“我大明有两百多万的大军,会惧怕区区数千难民聚起来的民变?”

“陛下,臣以为成国公之法能以绝后患。”

阳武侯薛濂站了出来,同意成国公的提议,并解释道:“陕西有八百万人口,即便只有一成人口受灾,一人一天一斤口粮,一天都得八十万斤,折合近六千石,一个月就是十八万石,

到明年粮食有收成,至少还得八九个月,即便缩减到每人每日半斤,这么多粮食,我们根本就无法满足。”

薛濂之后又有数名勋贵站了出来,同意成国公的提议。

“你、你……你们枉为人子。”

户部尚书郭允厚气的脸色涨红,指着朱纯臣的手指直哆嗦。

跪倒在地上,声音颤抖的呼喊着:“陛下、陛下,千万不可呀,成国公这是要将我大明推向无底深渊呀,那是我大明的子民呀……陛下!”


“所以要绝对的保密。”

“是!”

方正化领旨退出了东暖阁,刚好遇见提着食盒的周皇后。

东暖阁内崇祯听见周皇后的声音,便示意了一下王承恩,片刻后周皇后进来了。

“听闻陛下处理朝政,未吃午膳,臣妾炖了当归参鸡汤,特地给陛下送来提神补气。”

周皇后一边说着,一边冲食盒中盛着汤,香气扑鼻。

“凤儿有心了!”

闻着扑鼻的香气,崇祯顿觉腹内饥饿,周皇后慢慢用汤勺慢慢搅动着,还慢慢的吹着,送到崇祯嘴边……

王承恩见状,很是有眼色的退出了东暖阁,并关上了房门。

在崇祯和周皇后你侬我侬的时候,方正化的徒弟方军就到了芜湖巨店中,找到了正在忙碌的阮康文。

“我师父是方正化!”

面对阮康文的疑惑,方军低声说了一句,阮康文脸色一肃,立刻将方军引到了自己处理事情的房间内。

“听闻方大人最近……”

“少东家,师父最近很好,这次来找,奴婢是奉了陛下的旨意。”

阮康文一下子惊的站了起来,朝着方军手中的书信三叩首后,颤颤巍巍的将书信接了过去。

片刻后,脸上露出了和方正化一样的表情。

“少东家,别问我,我什么都不知道,你若是有话,我带给皇爷!”

阮康文沉思了盏茶功夫:“方公公,请您转告陛下,草民必不负陛下圣恩。”

方军离去,阮康文脸上满是喜色的开始忙碌着。

到了酉正时刻,王体乾拿着任命袁可立和永不加赋的圣旨到了东暖阁。

崇祯看了两遍后,便点了点头,王体乾松了口气,便将印玺盖了下去。

第二天一早,天蒙蒙亮的时候,数十匹骏马从北京的各个城门加速冲出,马背上的人高声呼喊着。

“陕西旱灾,陛下z体恤百姓,特下旨大明即日起永不加赋,陕西境内百姓三年内不征赋。”

“陕西旱灾,陛下z体恤百姓,特下旨大明即日起永不加赋,陕西境内百姓三年内不征赋。”

……

北京城内,差役骑着马在京城各街道坊市内一遍遍高喊着。

同一时间,北京城内各级衙门、坊市、仓库、钞关处都开始张挂告示。

得到消息的人不断的聚集在贴有告示的各个地方,议论声逐渐沸腾了起来。

“陛下圣明,昨日废除了读书人法律优待的祖制,今日又宣布了永不加赋的圣令,陛下真是位明君呀。”

“是呀,永不加赋,咱们日子总算是有些盼头了,我大明总算是出了位圣君了。”

“切,你们不要高兴太早,陛下是好意,可政令能不能彻底执行不好,

咱们北京城和走遍是天子脚下,可能还好,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些地方,官吏欺上瞒下,可能依旧会加。”

“就是,玩文字游戏而已,不加赋,可以加税呀,或者其他名目的税出来一两个不就回来了吗,加的辽饷就是最好的说明。”

“我说你这后生仔心怎么这么坏,陛下若是想加赋税,用的着玩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把戏吗?就是没有这两种策略,再给你加税你交是不交?”

“对,这位老哥说的对,昨日远远的见了陛下一眼,陛下英姿勃发,气度不凡,昨日废除祖制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。”

“我看这后生仔就是昨天那群读书的同党,怨恨陛下,所以才有这种想法,官爷,将这两个心肠蔫坏的后生仔抓紧去好好审问一下。”


听着孟绍虞报出六十万名秀才的数字,崇祯脸色微变。

沉默了一会儿后,崇祯沉声道:“既然你们说对其他读书人不公平,那朕就再退一步,其他特权可以保留,但法律优待这一项必须废除,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读书人也不例外,今日之后,立刻将这项决议传遍天下。”

“你们也不要再进谏,若是他们遵纪守法,行圣人之道,又何惧这一项特权?”

静,现场安静无比,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。

陛下万岁、陛下圣明等等赞美之词在围观百姓人群中直冲云霄,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。

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,刚登基,就有学子闹事,借着这个机会既废除这项祖制,又刷一波民望。

读书人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下去,

众大臣听着欢呼声,皆是沉默不语,废除这项特权已成定局了。

过了好一会儿,欢呼声才慢慢降了下来。

崇祯看着群臣:“你们自己听听,百姓的欢呼声已经说明了一切,天下百姓苦读书人的这项特权久矣,说明朕的决议是民心所向。诸位爱卿若是还反对,小心晚上出门被下黑手。”

百姓们一阵哄笑,众大臣脸色微变,光脚的不怕穿鞋的。

看着群臣脸上犹如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脸色,崇祯一阵暗爽,当即将话题转了回来。

“好了,咱们再回到秀才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、借机发财的事情!”

“苏茂相、孟绍虞,此事交由你们刑部和礼部办了,锦衣卫协助,朕也不是不讲人情,追查三年即可,

查清后,第一,读书人和他隐瞒包庇的人,赏十军棍,限期一个月内十倍返回,到期未完成者,永久剔除秀才头衔,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;

第二,被包庇之人家族内成员十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。

第三,贡生肄业后,由吏部的吏部司记录,三年内不得授予任何官职,授职后三年内不得升迁。”

现场的贡生们满脸的不敢置信。

他们之所以能高人一等,就是贡生的身份,没有了这个身份的庇护,他们往日里骂的那些人估计能弄死他们。

钱财这些都好办,朋友之间相互拆借一下,这都不是事。

但三年内不得授职,三年不得升迁,这相当于浪费了六年的时间,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?这就相当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。

“至于这些人……”

崇祯转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的秀才和贡生们,嘴角闪过一丝冷笑。

所有人齐刷刷的看着崇祯,等待着他的宣判。

“至于这些人,永久剔除所有头衔,永久不得参加科考。”

“查清之后,领头之人,领军棍二十,流放三千里!”

“其余人等,各打二十军棍!”

现场围观的百姓瞬间欢呼了起来,大呼陛下万岁。

至于为什么会欢呼,有可能是单纯的嫉妒,有可能是平日里这帮人太讨人厌,还有可能就是陛下的公正。

而数百名聚集闹事的秀才、贡生们则是面如考妣。

东林党的大臣们脸色阴沉无比,这数百人就这么完了。

这些贡生们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、县丞、教谕等官职,虽然品阶低,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做靠山,适当运作一下,升迁就要比其他人快上一些。

地方做官,假以时日,会日趋壮大的。

一名大臣站了出来:“陛下,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过于严重了一些……”


“奴婢魏忠贤,参见皇爷!”

魏忠贤一进暖阁,立刻就跪了下来。

听着自称奴婢,崇祯眼中闪过一道精光,王承恩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之色。

“忠贤,起来说话。”

“大伴,看座!”

“奴婢谢过皇爷!”

虽然王承恩搬过了圆凳,但魏忠贤依旧跪在地上,头紧紧的贴在地上。

“皇爷,客氏十八大罪行中,有数种牵扯到了奴婢,可奴婢都是万般无奈,

当时奴婢只是王才人的典膳,客氏是先帝的乳娘,看奴婢有几分‘姿色’,就拉拢奴婢,奴婢无依无靠只得委曲求全……”

咳……咳……

崇祯听闻魏忠贤说自己有几分姿色的时候,差点没将一口茶给喷出去。

“皇爷,茶太烫了,奴婢给您换一杯!”

王承恩反应极快,上前给崇祯轻轻的拍了后背,然后端着茶走了出去。

“忠贤,你继续说!”

……

“皇爷,有些事是奴婢做的,奴婢承认,可那是万不得已呀,咱们宦官是依附皇权的,陛下随时都能收走奴婢手中的权利……

奴婢愿意辞去东厂提督的职位,安心呆在皇爷身边、伺候皇爷!”

崇祯精神一震,这个剧情终于出现了,他穿越过来前看过的崇祯传上就有魏忠贤请辞东厂提督以避风头,来试探崇祯的反应。

崇祯为了稳住魏忠贤,没有答应。

“魏忠贤,朕要是想杀你,刚刚在皇极殿内,朕就不会将客氏拉到外面去拷打了,

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,客氏的供词,加上大臣们的联名弹劾,朕就算是想保你都保不了。”

“你也不要惶恐,朕是相信你的,没有你,国库早就空了,哪有钱给辽东发军饷,建奴早就打进来了,你做的很好!”

“皇兄临终前就说了,一是善待中宫,二是忠贤宜委用,皇兄都这么相信你,朕自然是相信你的。”

“至于说辞去东厂提督,这种气话就不要再说了,好好干,朕亏不了你的。”

“多谢皇爷体谅,奴婢愿为陛下赴汤蹈火,死而后已!”

魏忠贤匍匐着的身体剧烈颤抖着,声音有些哽咽。

“行了,起来吧!”

等魏忠贤站起来后,崇祯继续道:“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将北京城中的地主绅士、大臣勋贵们的家底给摸一摸,有什么罪证都收集一下,去吧!”

“奴婢领旨!皇爷放心,就算是这些大臣家里有几只耗子,奴婢都能查的清清楚楚。”

“这个朕相信,下去吧!”

等魏忠贤退出东暖阁后,崇祯从龙案中走到了门口,看着离去的魏忠贤的背影,久久出神。

过了好一会儿,崇祯才道:“大伴,将魏忠贤来东暖阁发生的事情暗中透露出去,过十天半个月再将他要查地主绅士、大臣勋贵的消息放出去,接下来就是咱们看戏的时候了。”

东林党最怕的是谁?不是皇帝,而是魏忠贤。

皇帝要动他们还得考虑影响、圣德等等。

可魏忠贤毫无顾忌,这些年构陷的大案、冤案还少吗?

魏忠贤不死,他们就要终日活在他的阴影之下,毕竟谁也不想哪天刚睁开眼睛,就被拉进了诏狱之中,然后抄家灭族。

所以,那帮大臣们为了自身,一定会疯狂的弹劾魏忠贤和阉党,到那个时候,舆论倒逼之下,白杆兵进京了,就是他收网的时候。

想到这里,现在的崇祯也不得不佩服朱由检,一登基就是各种封赏稳住了魏忠贤,趁着魏忠贤放下戒心的时候,一举弄死了魏忠贤。

当年17岁登基的他就有这种隐忍和心机,换做是前世的17岁少年,估计早被魏忠贤给弄死了,不得不说古人很早熟。

思索了一会儿后,崇祯回到龙案前继续翻阅着各种奏章。

而出了乾清宫的魏忠贤,一路出了龙光门,立刻就没有了之前在东暖阁内的奴颜婢膝的模样,恢复了不可一世的表情。

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就立刻迎了上来,低声急切道:“尚公,怎么样?”

“废话,要是有事,我还能这么走下来?”

魏忠贤接过一边小太监递过的茶水:“没事了,皇爷还是很信任我的,没有同意我的请辞,还拿了先帝遗诏说事,

最后还让我查查京城地主绅士、大臣勋贵的底子,要是不相信我们,会将这个任务给我们吗?”

“不过,新帝登基,我们最近还是要收敛一些,别被东林党抓住了把柄,若是再接二连三的弹劾我们,陛下就算是有心想护我们,但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,可能也会对我们动手。”

“明白了,我会让下面人最近老实一些。”

“嗯,不过我们也不能全部相信陛下的话,主动权还是得抓在我们手中,让你挑选的美女赶紧准备好,给陛下送去,让陛下分分神,别忘了迷魂香。”

“已经差人去找了,这事急不得。”

“行了,抓紧着点,司礼监这边你盯着点,我去东厂,东林党这群王八蛋竟然敢弹劾我,本厂公非得整死他们。”

……

宫外,随着朝会的结束,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传了出去,钱谦益等人的死自然也被传了出去,立刻就在京都引起的轩然大z波。

江南会馆,地处北京城西,没有王府那么豪华,但内部却是曲径通幽,算是繁华的北京城中一处幽静的地方了。

此刻,会馆内的大厅内坐着数十人。

“昏君,大明最大的昏君,竟然杀了说真话的言官!”

“客氏死有余辜,可陛下这是什么意思?袒护魏忠贤吗?这是还要再重用魏忠贤吗?”

“诸位,钱公就义了,我等今后该如何自处?”

……

“安静!”

首座上的一人低喝了一声,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,众人看向首座的人。

“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,再去争论已经毫无意义了,陛下杀了钱公等人的理由是,用言语威胁陛下,这点说到哪里都是钱公等人的错。”

看着众人想要说话,为首之人摆了摆手:“但是钱公等人弹劾的是事实,也提交了证据,陛下杀了敢言之人,这也是事实,以后谁还敢进谏?”

“你们只需如此……”

一众人听完连连点头,随后离去。

东暖阁内,崇祯一直批折子到快晚膳的时间,王承恩才道:“皇爷,李大人来了。”

“让他进来。”


“围起来!”

“胆敢反抗,杀!”

铿……锵……

众锦衣卫长刀出鞘,在阳光下明晃晃的扎眼睛,瞬间让吵杂的广场安静了下来。

“你是谁,我们是……”

“来人,拖出去,掌嘴二十!”

李若涟怒喝一声,两名锦衣卫上前,跟抓小鸡一样的将出声的人拖了出去,随后朝着嘴巴扇了下去。

李若涟手下的锦衣卫不同其他千户下的锦衣卫,个个都是虎背熊腰,手掌跟蒲团一样,一巴掌下去,出声的人就惨嚎了起来。

此等惨样被其他学子看到了,有数人忍不住又出声。

李若涟也不惯着,有一个算一个,直接抓了就打。

有功名在身又如何,有陛下撑着,谁怕谁呀。

数十个学子打完后,躺在地上哼唧着,一是疼的,二是如此公众场合被打羞耻的。

被数百锦衣卫长刀指着,这群上可骂天子,下可骂小摊小贩的读书人慌了神,想出声但看着地上躺着的数十人又不敢动。

等待是漫长的。

不知道过了多久,一阵整齐的步伐从远处急促而来,隐约夹杂着兵器与盔甲的碰撞声。

整个国子监被戒严了。

又过了一个刻钟后,骚动再次传来,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远处龙旗招展。

看热闹的、数百学子心中一惊,皇帝来了。

果然,心中想法刚落,便听见尖锐的陛下驾到的声音,众人齐刷刷的跪下,连那些躺在地上哼唧的学子都不例外。

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响起。

崇祯下了龙撵,方正化和李若涟护在左右,扫了一眼后便走到了数百学子面前,冷冷的盯着众学子。

“除了集会的学子,其他人都起来吧!”

跟过来的大臣们一听崇祯的话,立刻就升起‘这群人’完了的念头,跪着的数百学子也是心中猛的一突。

“谁组织的集会?”

“学生海盐县贡生钱孺林参见陛下!”

“为何要集会?”

到了这份上,钱孺林也豁出去了,一咬牙,站了起来朝着崇祯怒吼了起来:“为钱公等人鸣不平,劝陛下亲贤臣远小人。”

“放肆!”

方正化怒喝,伸手抓住了钱孺林的脖子,跟提小鸡一样将他提了起来,钱孺林脸色涨红,双手抓着方正化的右手,两脚在空中乱晃。

“方正化,放他下来,让他继续说,朕倒是要看看他怎么为钱谦益等人鸣不平的。”

方正化直接将钱孺林掼到地上,巨大的冲击力让钱嘉徵好一会儿才站了起来。

“陛下,钱公弹劾客氏,证据确凿,您为何杀了钱公等人,如此敢直言劝谏之人,您都杀了,以后谁还敢进谏?”

崇祯笑了:“是他们自己要死谏的,朕只是成全了他们而已。”

“死谏死谏,冒死进谏,不是真死。”

“冒死那是有可能死,那朕将这个机会放大了,行不行?”

“如果只是嘴上说死谏,其实又不想死,以此来博名声,那就是欺君之罪,一样是死罪。

你们天天喊着君让臣死,臣不得不死,朕真杀了,你们又在这里叽叽歪歪,真当朕没脾气吗?”

“你……”

“还有你说的亲贤臣,远小人,朕倒是要问问你说的贤臣是谁?钱谦益吗?

你知道什么叫做衣冠禽兽、外君子内小人、道貌傲然、表里不一吗?钱谦益就是。”

崇祯一席话瞬间激怒了钱嘉徵等数百名书生,正准备暴怒的时候,李若涟一挥手,一边看着的锦衣卫也不惯着,长刀直接架到了附近学神的脖子上。


大明律规定,若军民出百里者,须持有路引,未有路引者,军以逃军论,民以私渡关津论,杖九十!”

说到这里,李若涟将头转向了中年汉子:“渭中离北京近两千里路,关卡有七个,难民不可能进入北京,这是其一。”

“其二,两千里路,你是如何带着三个孩子走过来的?当真以为我们好骗?”

“我劝你老实交代,否则,我等就要将你送官了。”

听完李若涟的解释,众人恍然大悟。

而中年汉子的脸上则满是犹豫、彷徨、惊恐之色。

迟疑了片刻后,中年汉子低声和孩子说了几句,又有些慌张的看了看胡同口,低声道:“公子,我真没有骗您,我们真是从陕西逃过来的。”

“今年七月份,我家乡白水县发生了起义……叛乱,有一个叫王二的人聚集了数百灾民攻打澄城,诛杀了知县张斗耀,开仓济民。

整个县城一片混乱,我们趁着混乱,在县城中找到了官印,私盖了路引,然后趁乱逃了出来。”

“我们出逃之后才发现,路引基本没用了,除了北京城外的关卡外,其他地方的关隘要么没人,要么就是几个人做做样子,随便给几个铜钱都能过,

有时候一大群人一起,连钱都不用交,直接就冲过去了。”

“像我们年轻一些的,还能往外逃,年纪大一些的就只能等死了,

我们一起出来的三十来人,如今也只剩下不到十人,其余的都在逃的路上饿死、病死了,

这三个孩子就是同乡的后人。若不是这三个孩子,我都想去死了。”

说着,中年汉子呜呜的哭了起来,泪水从眼角流下,将脸上的灰尘冲出一条条沟壑。

李若涟眉头紧皱,似乎在判断中年汉子话中的真假,随即脸色有些难看,若是这人所说真实,那锦衣卫太失职了。

方正化则是低声朝着方家说了几句,随即依旧浸警惕的看着四周。

崇祯面色彻底的阴沉了下来,他没有想到这群难民如此的大胆,竟然诛杀了知县,打开了官仓。

但你能说这是百姓的错吗?

不,绝对不是!

农民都快要饿死了,不反还等什么?不反就饿死,反了也是死,都是死,不如反了,好歹还能吃几天饱饭。

太祖朱元璋因为快要饿死了才决定反的,凭什么只允许你老朱家反,其他人就不能反了?

就这么说话的功夫,方家就提着一大包的包子和一个大茶壶过来。

中年汉子身后的三个原本有些虚弱的孩子瞬间就来了精神,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方家手上的包子,直吞口水。

但看着李若涟手中明晃晃的刀,又紧紧的抱住了中年汉子的胳膊。

“李二,将刀收起来,别吓着孩子!”

崇祯接过方家手中的水壶,给几人一人倒了一碗:“大叔,你们先喝点热水,润润肠道,一会慢点吃,别噎着,今天这包子管够。”

崇祯一边说着,一边将馒头递给小孩子。

这一切都看在李若涟、方正化眼中,两人对视了一眼,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、欣慰。

那意思是说,咱们跟对了天子。

堂堂的一国之君,对这种环境没有丝毫的厌烦,对浑身脏兮兮的难民没有丝毫的嫌弃,还温声细语的嘱咐着众人。

待众人吃了两个馒头后,方正化低声道:“公子,我已经安排方家去四周查探了,若是有其他灾民,我们再和其他灾民验证一下。”


乾清宫,东暖阁外。

崇祯双手背负看着慈庆宫的方向,面色阴沉。

一个太监,竟然将手伸到朕的后宫了,简直是不知死活,是不是哪天要给他带几顶有绿色的帽子?

愤怒过后,崇祯平静了下来,内心更是疑惑。

历史记载,陈德润闯入慈庆宫是在魏忠贤倒台后发生的,当时陈德润胆大包天竟然趁着懿安皇后沐浴时闯入,想霸王硬上弓。

结果懿安皇后拼死反抗,被其他人发现,陈德润才没有得逞,事后懿安皇后告诉了崇祯。

崇祯帝急于巩固帝位,不敢把陈德润杀了,只是发配到孝陵守墓。

但现在怎么会提前发生了?到底是他穿越过来导致了蝴蝶效应,还是发生过两次,这是第一次,懿安皇后没有告诉崇祯?

九月的京都,夜凉如水,崇祯就这么静静的站着,身前四名壮硕的太监警惕的看着四周,手中的长刀在灯笼的照射下闪烁着寒光。

一刻钟后,王体乾、魏忠贤来了,跪在了地上,崇祯没有搭理两人。

又一刻钟后,田尔耕、许显纯来了。

“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、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参见陛下!”

崇祯看都没有看跪在在地上的两人一眼,也不说话。

皇帝不说话,他们四人自然不敢抬头,四人一脸的懵逼,他们四人正睡的香就被人给叫了起来,听说是皇帝找他们,马不停蹄就赶了过来。

又是一刻钟后,方正化回来了,身后还跟一位绑的严严实实的、身穿便装的男子。

“皇爷,陈德润抓回来了!”

跪着的田尔耕和许显纯一听是陈德润,心中猛然一惊,这位大太监的爱好他们清楚的很。

如今皇帝震怒,那就说明陈德润可能调戏后宫某位娘娘,被皇帝知道了。

但这事和他们两个有啥关系?锦衣卫负责皇宫安全不错,但他们只负责前廷和外围安全,后宫安全跟他们两个有什么关系?

“陈德润,你好大的胆子!”

“陛下,臣只是误入慈庆宫,望陛下恕罪!”

“误入?呵呵……”

崇祯气的笑了出来:“你是说懿安皇后,朕的皇嫂在诬陷你?还是在欺骗朕?”

跪着的魏忠贤低声道:“陛下,这其中或许……”

“闭嘴,朕问你了吗?”

崇祯怒喝一声,打断了魏忠贤的话,继续道:“方正化,将这个狗贼拖下去严刑拷打,让他将所犯罪行全部交代清楚,朕允许你动用所有手段。”

方正化抓起陈德润就朝着外面走去,片刻后,陈德润的惨嚎声就传了过来,众人浑身一个哆嗦。

细皮嫩肉、养尊处优的陈德润哪里受的了这种苦,只是打了几下就开始倒豆子般的交代着。

只是盏茶的功夫,方正化就拿着一叠纸走了过来,崇祯接过一看,被压下去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了。

这厮竟然娶了九个媳妇,这还不算,后宫中与他结成对食的宫女竟然多达数十个,利用权力收取的财物多达数十万两。

“来人,将这个狗贼绑起来,朕明日有用,若是夜里死了,朕诛你们三族!”

“王承恩,即刻带人抄家,家中男眷全部处死,女眷流放,所获财产充入内帑,宫中结成对食的宫女也全部流放。”

崇祯说完,看着跪在地上田尔耕和许显纯,冷冷道:“被窝里暖和吧!”

随后上前一脚将跪在地上的许显纯给踹倒地上:“先帝皇后,朕的皇嫂的寝宫都有人敢擅闯,你们锦衣卫是做什么的?”

“是不是哪天朕的寝宫也有人闯进来,将朕的杀死了,你们才过来?”

“陛下,我们锦衣卫只是……”

“你是不是想说你们锦衣卫只负责外围安全,后宫不归你们管?”

崇祯冷笑:“朕问你,后宫的景运门和隆宗门每天下午什么时辰上锁?”

田尔耕和许显纯瞬间就明白了问题所在,瞬间额头满是豆大的汗珠。

陈德润不属于后宫所属人员,景运门和隆宗门已经上锁了,那陈德润是从哪里进去的?

“陛下,臣死罪,请陛下恕罪……”

“陛下,臣御下不严,臣立即彻查!”

田尔耕和许显纯两人连忙磕头谢罪。

崇祯发泄了怒火后,看着王承恩:“王承恩,这两人所犯过错按照大明律该如何处置?”

“皇爷,锦衣卫是皇帝亲军,任免杀伐都是陛下说了算,按照两人的过失,死罪!”

“死罪?”

崇祯轻声重复了一句,方正化瞬间抽出长刀看着田尔耕和许显纯,两人浑身直哆嗦,一个劲的磕着头,喊着求陛下饶命。

“来人,拉出去砍了!”

崇祯说这话的时候,眼睛瞟了跪在地上的魏忠贤一眼,这两人投靠了魏忠贤,他倒是要看看魏忠贤是不是要为这两人求情。

果然,他刚说完,跪在地上的魏忠贤立抬起头:“陛下,可否容臣说几句?”

“说!”

“陛下,皇宫内二十四衙门,截止到昨天太监有14835人,宫女3216人,负责景运门和隆宗门值守的锦衣卫不可能全部认识,稍有疏忽这很正常;

其次,陈德润在两门落锁前进入未出来,两门值守卫士有失察,田大人和许大人御下不严,如果因为这事被斩,会让锦衣卫众将士内心惶惶,容易激起变故;

此事主要责任是后宫中巡查的内操卫队,他们作为后宫最后一道屏障竟然为察觉到危险,可见内卫的松散,

因此,臣叩请陛下,饶恕两位大人的死罪!”

崇祯听完,心中冷笑不已,后宫有后宫的运转机制,怎么可能因为人多就疏忽。

再者,你们外围安全没做好,倒是怪罪到内卫头上了,简直就是强词夺理。

还有那句容易激起变故,简直就是赤z裸裸的威胁他。

由此可以看出魏忠贤的不甘心。

他忠心吗?这是肯定的,可他忠心的是天启帝,而不是他,一朝天子一朝臣,这个道理他懂,魏忠贤更懂。

魏忠贤说了这么多,还不是因为田尔耕和许显纯是他的五彪之一,死了这两个就失去了锦衣卫大半的控制权。

当皇帝当到他这个份上也是很憋屈的,但谁让他接手就是个烂摊子呢,皇宫都没有几个能信任的人,他爹、他哥的非正常死亡就是教训。

崇祯装模作样的沉默了一会儿:“今日景运门和隆宗门外轮值的锦衣卫全部革职查办,永不录用,另领二十军棍!”

“田尔耕、许显纯,以你们两人的过失,朕能诛了你们全族,但念你二人忠心耿耿,又有魏忠贤替你们求情,暂不杀你们,但……”

“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!”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