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里河兵营在洛阳城西二十里处,是洛阳城外最为坚固的一处据点,守军近千人,皆为百战精兵,因为其位处洛河以南七里,故曰“七里河兵营”。
自正月初十守军因撤退不及被农民军围困兵营算起,至今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七天。
这七天里,农民军数次发起进攻,企图一举端掉七里河近千名精锐,但均被兵营守军勇猛击退。
随后,李自成又数次劝降守军,但七里河守将孙镐乃忠烈之后,不为李自成的高官厚禄所诱惑,放言道:
“我为大明之臣,生为大明人,死为大明鬼!”
虽然七里河守军同仇敌忾,但七天的时间里,大小总共十余仗,守军伤亡甚重,又逢天降大雪,气温骤降,营地里又粮草短缺,导致近千名精锐折损大半,如今仅仅剩下了五百余人仍在苦苦支撑。
但好在王楚霖在洛阳城下击败了李自成,正率五千精兵在赶往七里河兵营的路上。
“总兵大人,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罗泰对王楚霖说道。
“马上讲。”
王楚霖说罢,罗泰顿时一头雾水,他不知道这位总兵大人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去马上讲话,虽然疑惑,他还是翻身上了王楚霖的马,和他面对面说道:
“总兵大人,围困七里河的匪军乃是李自成麾下猛将李过,此人勇猛异常,号称‘温侯在世’,正率匪军二万驻军于七里河兵营外,请大人务必小心......”
王楚霖被罗泰的一番操作震惊了,原来在他的脑海里,“马上讲”的意思是“来马上讲话”......
“将军,请下马吧。”
“末将遵命!”
罗泰下马后,王楚霖开始仔细回忆起这个名叫李过的人物。
《明史 李自成传》记载:过、杰善战,君恩善谋。
李过和李自成同生死共战斗十五年,转战秦、晋、豫、皖、鄂、川等省,参加战斗数百次。
永昌二年镇守陕北,与清军阿济格所部作战三个多月,牵制清军南下。大顺军放弃西安之后,李过同高一功率部经汉中、川北、鄂西到达荆门。
李自成死后,李过部与其余部队在湖南岳州会合,改名“忠贞营”,联合明大臣何腾蛟、堵胤锡等共同抗清。后随晋王李定国转战湘、桂二省,坚持斗争五年。
李过因病去世后,原大顺军由高一功率领,继续进行抗清斗争。
李过从头至尾可以称得上真正的英雄,清军曾六次招降他,但是他都不为所动,忠心不二,抗清到底,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。
记起了这位抗清英雄的生平,王楚霖在心中不禁为其多了几分惋惜。
五千明军已经距七里河兵营近在咫尺,李过的两万农民军摆开了架势,准备与官军决一死战。
一位白袍少年剑眉星目,手持长枪,横刀立马站于阵前,虽然他知道此战必败,但是他的眼神中仍然透露出了些许蔑视与不甘。
王楚霖知道他就是李过,缓缓的纵马向前,两人此时相距不过咫尺,这是两位少年将军的交锋。
“在下乃是河南总兵王绍禹,久闻李将军大名,忠勇无双,乃当世的英雄,李将军深明大义,为何不弃暗投明,为朝廷效力呢?倘若将军投靠我军,本帅保证,定会给予将军高官厚禄,决不食言!”
李过听罢,轻蔑的笑了一声:
“狗官,你要战便战,何须多言,我李过绝不是卖主求荣的小人,识趣的,赶紧放马过来吧!”
王楚霖一心想将这位猛将收入麾下,以为中兴大明增添人才,于是继续劝说道:
“李将军这是何苦?你的两万农民军怎会是我大明天军的对手,纵使李自成的三十万大军也被本将斩于马下,更何况你区区两万人马,为了你手下兄弟的性命,李将军若是投降,本将发誓,绝不会伤害一人!”
“我等身为军人,战死沙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但倘若我军中有愿意投降之人,本将也绝不阻拦,纵使最后只剩我一人,我也绝不会背叛闯王!”
王楚霖不禁为李过的一番忠心动容,喃喃自语道:
“果然是一代英雄......”
但战场是冰冷的,不会因为一点温情而改变,王楚霖坐在马上挥了挥手,五千明军立即倾巢而出,朝着农民军的阵型杀去。
虽然农民军的人数占优,但相比于训练有素、满身盔甲的官兵而言,他们就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业余军队,战斗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七里河军营里的五百守军也倾巢而出,对农民军进行内外夹击。
激烈的战斗仅仅持续了半天,两万农民军或死或降,最后只剩下了几百人仍在负隅顽抗,纵使李过英勇无比,在明军阵中几进几出,但也于事无补,在他最后组织了几轮冲锋过后,他的身边,已经只剩下了他一人而已。
李过的白袍被鲜血覆盖,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,他手持长枪,依旧面不改色,怒目圆睁的望着眼前的明军。
“好一个举世无双的少年!”王楚霖感慨道
“是啊,简直比我们的总兵大人厉害了不止一星半点呢!”
听到这嘲笑的语气,王楚霖不用回头都知道又是汝宁郡主在打趣他,他只能无奈的笑了笑,转头却突然发现,明军中的一员猛将径直的冲向了李过面前,二人没有过多废话,直接厮杀了起来。
一位是明军大将,身着黑衣黑甲,手持一柄漆黑如铁的宝刀,就连胯下的坐骑也是一身玄青之色,犹如一滴徽州的墨水,滴落在了毫无生气的战场之上。
一位是农民军的白袍少年,虽然鲜血已将他的颜色覆盖,但从他坚韧的眼神中,依旧可以看出南朝梁军大将陈庆之的遗风——“名师大将莫自牢,千军万马避白袍”。
二人在数千名明军的包围圈中,激烈的厮杀了半日之久,众人都在欣赏两位猛将的对决,毕竟战场之上,大将对决,只是在评书和小说中才能出现的画面。
“我若能得此二位良将,剿灭匪军,平定女真,岂不是指日可待?”王楚霖转头望向汝宁郡主说道。
奇怪的是,汝宁郡主这次竟然出奇的没有反驳王楚霖,而是默默的点了点头,这是她第一次内心认可,表面也认可王楚霖的话语。
“我认得这位黑袍将军,他是你的老上司、原蓟辽督师孙承宗的第七子,名叫孙镐,官居副将,我说的不错吧?”汝宁郡主有点傲娇的说道。
王楚霖听到孙镐的来历,一时竟然激动到语无伦次。
“什么?你说他是......他是孙督师的......”
“怎么?难道不是吗?”汝宁郡主疑惑的问道。
“是、是、是。”王楚霖敷衍的回答道。
他知道孙承宗的悲惨结局,是一位令后世万人敬仰的悲剧英雄。
崇祯十一年,也就是三年前,清军绕道蒙古,大举进攻关内,同年十一月,进攻高阳。
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在高阳城北率家人英勇拒敌,因寡不敌众,城破。
他在北城楼遭俘,被挟至圈头桥。清兵统领劝降,承宗不屈大骂:“少胡说八道,快些杀了我!”清将说:“从来还没有杀阁老的剑。”于是孙承宗以弓弦自缢。
他的五个儿子,六个孙子,两个侄子,八个侄孙战死,孙家百余人遇难,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。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,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。
历史上的弘光元年九月十三日,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赠孙承宗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“孙督师满门忠烈,真乃我辈楷模!”
王楚霖说罢,挥手唤来了罗泰,吩咐道:
“你去请孙镐副将和李过休要再战,我愿意放李过一条生路,叫他去寻李自成去吧,你再带一句话给他,只要他李过愿意投降朝廷,不管他如何来投,何时来投,本将都愿意既往不咎。”
“大人,这李过有万夫不当之勇,让其继续追寻李自成,怕不是放虎归山啊?!”罗泰不解的问道。
“放心,本将早晚会将这员猛将收入麾下,让其为我大明效力!”
罗泰高大的身躯就像一堵墙矗立在王楚霖的身前,他点了点头,在他的心中,早就对这位抄家福王府,守卫洛阳城的英雄敬佩万分,现在既然总兵大人说能够收服李过,那他就一定可以。
“末将遵命”
罗泰纵马前往阵中,正在观战的官兵们自觉的为他让开了一条道路,直到他出现在了孙镐和李过的身前。
“二位将军请住手!总兵大人有令,愿意放李过出走,让其继续追寻匪王李自成!”
罗泰的一番话震惊了在场的众人,就连李过本人也一脸的不可置信,更不用说还在与李过激烈厮杀的孙镐了。
二人停了下来,李过轻蔑的说道:
“你们不用使这些阴谋诡计,既要战,那便战,我李过一死又有何妨,不需要在背后搞一些鬼蜮伎俩,残害我义军众位将士!”
显然李过并不相信罗泰的话,他认为王楚霖放他出走,一定是别有企图,甚至会派人跟踪自己,以追寻到李自成的踪迹。
“李将军说的哪里的话,阴谋诡计乃小人所用,我总兵大人是当世英雄,堂堂正正的汉子,怎么会使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人行径!”
罗泰说罢,指挥围观的明军让开了一条道路,放李过出走。
而李过见状,依旧不肯相信王楚霖会有如此好心,疑惑的问道:
“王总兵为何要放我出走?万事总要有个理由吧。”
“我总兵大人是惜才之人,他说过,只要李过愿意投降朝廷,不管他如何来投,何时来投,他都会对你既往不咎,希望李将军不要辜负总兵大人的厚爱啊。”
李过的眼神怔了一下,他的内心似乎也有了一丝触动,他拱了拱手对罗泰说道:
“总兵大人之恩,我李过定会来报,但请将军转告大人,我李过此生绝不会卖主求荣,背叛闯王,我愿自刎于当场,此生不再与总兵大人为敌,但若我放我辞行,我定会继续为闯王效力,请问罗将军还愿意放我出走吗?”
罗泰听罢,摆了摆手,淡淡的说道:
“李将军请走吧!”
李过眼含热泪,对着王楚霖的方向拱手致意,随后纵马扬长而去,继续去追寻着他所忠心的闯王李自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