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晚夏尘土白晃晃,空空荡荡落叶”,反复渲染出一股失落、萧条的气氛,为作品的悲剧色彩打上了基调。
“一天早晨,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,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。”
—卡夫卡《变形记》一个人变成了甲壳虫,这是大师的悬念。
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
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”
此开卷第一回也,作者自云: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,之后故将真事隐去,而借“通灵”之说,撰此《石头记》一书也,故曰“甄士隐”云云。”
—曹雪芹《红楼梦》一上来就是一首震撼读者的绝句!
用“一把辛酸泪”为红楼梦作了一个总体概括,同时又把读者拉入作者的期待和忧虑之中:“谁知其中味”。
之后才开始叙述“石头记”。
我的生命之光,我的欲念之火。
我的罪恶,我的灵魂。
洛-丽-塔:舌尖向上,分三步,从上腭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。
洛。
丽。
塔—纳博科夫《洛丽塔》这个开头充分体现了语言与音律之妙,第一句就写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:一个成年男子对少女的爱恋,无疑是“欲念之火”。
这种爱与“罪恶”与“灵魂”有关。
作者的表达极具冲击力,只是一个动作:“舌尖向上,分三步,从上腭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”。
只是一句轻轻的,轻到只有自己颤抖的心才能听到的一句:“洛-丽-塔”。
畸形的爱,由此被写活。
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—列夫托尔斯泰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;这是智慧的时代,也是愚蠢的时代;这是信仰的时期,也是怀疑的时期……—狄更斯《双城记》这样的开头普遍受到学者的喜欢,因为作者会总结。
不过,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这样的开头往往会消解一部小说很多有价值的东西—它改变了小说的落点,而且这像是一种主题先行,制约了读者对小说的个性化理解。
这是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。
这儿的街道乱七八槽,一个一个的小胡同曲曲折折地拐着弯子,交叉口数也数不清。
可这条街,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,这还是...